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大学档案馆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西工大故事2》——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发表时间:2020年05月24日 浏览量:

::王潮梁,1938年生,江苏无锡人,19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1981年他成为蛇口工业区也是全国改革开放第一个招聘干部,1983年担任“海上世界”总经理,促成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首个题词。



::春风起南国,大潮涌珠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党中央英明决策指引下,南粤大地涌动起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股春潮。形似展翅大鹏的深圳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当仁不让充当着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那时起,“深圳”两个字在中国人的语汇里就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更是“梦想”、“创业”、“奋斗”、“活力”、“一切皆有可能”的代名词。
::原来广东基本没有航空工业,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甚少,此时也有大批校友南下,在特区建设中施展才华,奉献青春,谱写出了一曲曲辉煌感人的篇章。其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公开招聘干部、蛇口“海上世界”第一任总经理王潮梁校友,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
::小荷已露尖尖角
::王潮梁,193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考入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系,1956年随校由南京迁至西安,成为西工大的第一批学生。当时飞机系有10个班,3个搞设计,7个搞制造,王潮梁所在的55专业后来成了我国第一个直升机设计专业。
::《西工大故事》第一辑中首篇讲的就是大跃进期间西工大飞机系师生们研制“延安一号”飞机的故事,当时王潮梁作为助手参与了辅助工作,帮助进行重量计算和校对。待到第二年西工大又开始搞我国第一架直升机“延安二号”时,他们就成了主力军。一边学习,一边设计。当时从朝鲜战场俘获的两架美制R6直升机,一架放在军博,另一架就给了西工大供教学使用。那时的老师是从苏联喀山航空学院请来的达林教授,他们反对学生边学边干。王潮梁他们就白天上课,晚上偷着搞设计。“延安二号”总负责人是胡风的儿子张晓谷,他是52级的。王潮梁参与的是自动倾斜仪设计,俗称“斜盘”,是控制直升机俯仰侧倾的仪器,属于操纵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后来也就成了他毕业设计的作品。
::测绘研制、设计出图、部件制造完成后,已到了寒冬季节,激动人心的试车阶段开始了。王潮梁自告奋勇,担当起消防员的重任,手提干冰灭火器,守候在直升机后侧。随着发动机的轰鸣,直升机的旋翼和尾桨开始旋转起来了,越来越快,当转速达到1660转/分时,突然一声闷响,尾桨飞出一块,将机库顶部击穿一个大洞。说来后怕,如果碎片沿水平方向飞出,王潮梁当场就成烈士了。
::经过艰苦的研制,“延安二号”终于腾空而起,成为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直升机。
::王潮梁还从英国《飞行国际》杂志上收集了飞翔船的图片和资料,并和同学们一起仿造出了样品。一米直径的垫升风扇,带着玻璃钢艇身离地悬浮,这是我国第一批气垫船的模型。
::在西工大的学习和生活中,王潮梁充分发挥了他的美术和文艺特长。他学过美术,飞机、船舶的三面图、轴测图,都画得非常漂亮;1957年,学校出歌曲选集,在全校竞标封面设计,最后入选的就是他的作品。王潮梁还是西工大学生舞蹈团团长,他担任主角的歌舞《花儿与少年》在陕西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了金奖。
::1960年大学毕业后,王潮梁被分配到了陕西兴平的514厂,担任飞机制动系统的主管设计工艺员,负责轮毂、刹车盘等装置的设计生产。历经困难年代和“文革”时期,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迟缓。那时生产要听驻厂军代表的,而军代表只相信苏联专家和苏联图纸。比如某种螺旋桨规定要用乌拉尔的木料,翻砂规定要用乌克兰的型砂,虽然中国有更好的木料和更好的型砂,也不准更改。初出茅庐的王潮梁憋了一肚子气,却毫无办法。
::1977年,交通部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要研制气垫船,正好契合当年他在西工大搞过的项目,于是王潮梁被调到武汉,在船体室做设计。他从俄文翻译过来了《玻璃钢结构设计规范》,后来又被借调到长江船舶设计院搞长江航运的游轮。
::从天上下到水里,从飞机设计转船舶设计,王潮梁画了无数图纸,但变成产品太困难了。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制造专家,他饱尝着壮志难酬的落寞;而需要花35万美金购买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又使他的造船梦功亏一篑。
::打破部门所有制
::1981年8月15日,这是王潮梁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时任武汉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的他在准备出差前往无锡702研究所做试验前,长江航运总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工程师托人给他带来了一张简短的字条,上面写着:海员俱乐部3号房有人想见你。他纳闷地拨通了老工程师的电话,得知原来是深圳蛇口工业区在武汉公开招考工程技术人员,考场就设在离他工作单位不远的海员俱乐部。经过整整一夜的辗转反侧,第二天,王潮梁走向了纸条上的地址,也走向了新的人生。这年,他43岁。
::1979年1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深圳西部南头半岛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由香港招商局全资独立开发,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蛇口工业区。成立之初,人才奇缺,指挥部只有20多个干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中组部、交通部批准,1981年8月,蛇口工业区委托交通科学院情报所代为主持,在武汉举行了第一次面向全国的招聘干部考试。考题分三部分:英语、百科知识和论文。其中,英语除语法外,翻译一篇《假如我是一名经理》;百科知识包罗万象,综合全面;论文题目是《试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
::两天考完,王潮梁在50多名应聘者中名列第一;又经过面试,也成绩优良。主持官林鸿慈竭力给蛇口推荐:是个人才,应该录取!但是,长江航运科研所坚决不放人。1981年的中国,没有商调函,没有单位同意,不给签发档案,任何人都没有调换工作单位的自由;没有户口和粮油关系,领不到粮票,你连吃饭都成问题。
::无计可施的王潮梁只好写信向蛇口工业区领导求救。随后,王潮梁就收到了回信(原件现陈列在深圳博物馆三楼的改革开放展览馆里)。信中说:“你的情况,我很了解。我们都认为,你如果能来到特区工作,既可以发挥你的特长,也有利于特区的发展。”并转述招商局掌门人袁庚的话:“……不知他有没胆量,开个头。那里不肯调,就辞职。我这里收。最多就是人家去告状,最后告到国务院。我就想有一两个同志来开这个先例。……中央领导会支持我们。新华社社长曾涛同志就希望我们能捅开‘干部私有制’。现在人才浪费的问题太严重。人在本单位不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不让调。这个局面不打开是不成的。” 在各方领导的干预和帮助下,磨了八个多月,长江航运科研所终于同意放人。
::“海上世界”首任总经理
::在蛇口工业区,王潮梁被称为“黄埔一期”,他是招商局第一次面向全国招聘的武汉考区唯一一名录取者。从当时的考题就可看出,招商局对他们寄予的厚望。但在蛇口,不要指望一来就做官,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海滩上当救生员。
::当时的蛇口,一张白纸,百废待兴:如今已完成历史使命、正在进行功能转换的大片工业厂房,刚开始兴建;现在繁华的街市、高耸的楼宇,当时连影子都没有。袁庚们刚清理过逃港者尸体的茫茫海滩,是供投资、来访、旅游人士休闲娱乐的场所。王潮梁骑着自行车、戴一顶草帽,接待着形形色色的外商、港客和内地人,很快就被南国的烈日晒得满身黝黑。
::在休息时,王潮梁看到了工业区的规划图,以专业的眼光,他摇了摇头。“我来试试!”两天之后,几张漂亮的远景规划图放到了工业区指挥部的桌上。“王工还有这个本事!来这里上班。”王潮梁告别了奔波数月的海滩,到指挥部报到了。
::蛇口在急速发展着,一批批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投身此地。王潮梁很快就完成了从应聘者到主考官的角色转变,他到成都、武汉招聘干部和专业人员,从西安外语学院商调翻译。同时又负责蛇口工业区指挥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没日没夜地忙碌,感到无比的充实。
::当时蛇口在海内外名气逐渐大起来,每天进出的人有1万多。由于当时蛇口住宿只有南山宾馆和附近一些简易房子,600个床位,没有酒吧,没有娱乐场所,留不住客人,所以很多外国人和香港人都是早上来晚上回香港住。工业区正在兴建深圳第一座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领导找王潮梁谈话,准备让他出任总经理,并联系香港、新加坡的酒店实习。
::一次,袁庚和广州远洋公司总经理吃饭,闲谈间得知他们有一艘豪华邮轮即将退役,当即要求卖给蛇口,随后双方签订合同,蛇口工业区用300万元人民币买下“明华”轮,分10年付清,没有利息。
::这是一笔极合算的生意。豪华邮轮“明华号”是法国制造,1962年由总统戴高乐剪彩下水,排水量14000吨,船高9层,有263间客房,606个床位,房间里铺着长羊毛地毯。餐厅能容纳500人,有游泳池、酒吧、舞厅,就是一个现成的宾馆。
::1983年11月19日,王潮梁被“海上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聘为首任总经理。23日,明华轮被拖到蛇口,坐滩五湾。要把漂浮的轮船改造成陆地上的酒店,工作量非常大。交接善后,协调衔接,通电源,上下水,油漆粉刷,周边绿化……他流着汗和员工一起扛地毯,跪着用胶水一点一点粘龟裂翘曲的地板,把一艘黑乎乎的目不忍睹爬满蟑螂的旧船打扮得如新娘一般。紧张时,他连续几天几夜吃住在船上,顾不上回家。
::明华轮正在夜以继日地紧张施工,筹备春节开业。1月23日晚,袁庚突然到“海上世界”检查工作,并单独向王潮梁交待:做好重大接待任务的准备。紧接着,中央、省、市各级保卫部门频频上船,在迷宫似的大船上上下下每个角落检查,还带走了全船各层甲板的平面布置图。25日晚,袁庚又来检查准备情况。在开会研究时,负责餐厅工作的“海上世界”副总经理赵艳华就问:“应该准备点什么?”袁庚随意答道:“老人嘛,新鲜一点,炖烂一点就可以了。”袁庚这么一说,大家就预感到来人可能会是邓小平。这时,赵艳华又有意追问了一句:“老人是什么口味?要不要加辣?”“要一点。”袁庚的话音还未落,工业区党委副书记乔胜利脱口说出了一个“邓”字,下面的字没敢出口,他就赶紧把自己的嘴巴捂住了。
::一听到这里,在场的人们兴奋不已。王潮梁问:“能不能请中央首长给我们题字?”袁庚说:“恐怕不行,上面有明确规定,首长这次来只看、只听,不讲话、不题词。”全场哑然。“你随机应变吧。”袁庚又补充了一句。
::这下可忙坏了王潮梁,他赶紧叫人去买文房四宝。可当年蛇口商店很少,文化商店更是没有,最后还是在公司一位员工家里借到了笔墨纸砚。可首长究竟能不能留下墨宝,当时谁心里也没有底。
::这是“海上世界”对外安排的第一顿客饭,餐厅连鱼都没有,整个蛇口只有一个当地渔民开的酒家,“海上世界”就安排人去借。酒家担心抢了生意不答应,但因保密也不能给老板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借到两条红斑鱼。
::求得小平墨宝
::1984年1月26日,全船焕然一新。船上、岸上摆满鲜花,全体员工穿着整齐的新制服,一派喜庆景象。11时15分,一列车队驶近岸边,小平同志从一辆旅行车上下来,王潮梁迎上去紧握着他的双手:“首长好,欢迎您!”小平同志在全体员工热情有礼的掌声中,缓步登上明华轮,走进C甲板咖啡厅。邓小平、杨尚昆、王震三位领导和他们的夫人及省、市、招商局领导欢聚一堂,满堂欢声笑语,气氛异常亲切热烈。


::王潮梁(左)陪同邓小平参观海上世界


::听完汇报后,小平同志心情极好,步出咖啡厅,想登高看看。站在甲板上,遥望对面香港新界若有所思。稍事休息,王潮梁引领小平同志一行,步下楼梯进入富丽堂皇的龙凤厅,小平同志走到餐桌前,并未立即就座,转身饶有兴趣地欣赏摆放在长桌上的福、禄、寿三尊寿星像,抬头观看巨大的金色“福”字,面露慈祥的笑容。
::“海上世界”开业的第一顿饭就是“国宴”。最好的一道菜就是清蒸红斑鱼,其余有油炸生蚝、白灼基围虾、西芹炒百合,还有一个粟米羹和一个例汤。其实,他们吃的和我们现在吃的东西没什么两样。席间,小平同志喝了三杯茅台酒。


::王潮梁向坐在身边的邓林询问她父亲的酒量如何,邓林说:“他很少喝酒,看来今天很高兴。”感到火候差不多了,请示袁庚后,王潮梁示意赵艳华上前,在小平同志耳边大声说道:“请首长给我们题个词。”只见小平同志当即起身,走向铺着红布的小桌。赵艳华赶紧端起砚台,站在一旁,众人簇拥桌边。
::小平同志拿起笔,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问:“写啥子?”这时,省、市、招商局领导的目光都转向王潮梁,王潮梁早有准备,脱口而出:“海上世界!”小平同志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写完之后,正准备放下笔,情急之中王潮梁赶紧大声说:“请首长签个名,不签名不值钱。”小平同志笑了笑,又在题词下面写下了“邓小平题 一九八四年一月廿六日”。就这样,他老人家给深圳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第一笔”。
::全场气氛轻松活跃,众人鼓掌,一片欢腾!
::邓小平为“海上世界”题词(小平同志身后为王潮梁)
::王潮梁双手托着小平同志题词,让记者们尽情地拍照。恰在这时传来一句话:“小平同志要和在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事先没有提出这个要求,也没有准备。大家立即随手拉起餐厅的靠背椅,排成一长列。王潮梁紧靠小平同志,站其身后,留下了珍贵的镜头。
::按照原定的接待计划,王潮梁引领小平同志到船长室休息。“一进电梯,我对小平同志说:今天没有招待好。小平同志用四川话亲切地说:吃得很好。小平同志问我什么时候来到蛇口。我说,1982年4月。问我多大年纪,我说45岁了。他说看不出来嘛,看起来你的精神状态很好嘛。他浓重的四川口音,这时听来倍感亲切。”
::“下午4时,小平同志休息过后,我陪他乘电梯下楼,全体员工整齐排列两旁。小平同志亲切地对我说:‘你好大的队伍喔!’穿过餐厅时,我对他说,今天的菜都是香港请来的师傅烧的。他特别停下来,和那位大师傅握了握手。小平同志走后,这位香港大师傅激动地对我说:‘我在香港呆了几十年,没有见过什么大人物,来深圳才十几天,就看见了可亲可敬的伟人邓小平。’”
::将小平同志送上去珠海的快艇后,王潮梁和大家一直沉浸在激动之中。直到晚上8点袁庚回来问起吃晚饭没有时,才想起由于紧张得一点胃口都没有,从早饭起都没有动一下筷子。
::1月29日,在珠海视察期间,邓小平挥笔题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消息传来,深圳市领导们更加感到了压力,他们焦急得坐立不安,都在猜测着、自责着: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头号特区,特区的许多大胆尝试是由深圳开始的,当时对特区的种种非议以及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于深圳。小平给蛇口和珠海题了词,是不是对深圳有什么看法呢?
::深圳市委紧急召开常委会会议,决定派人到广州请求邓小平给深圳题词。任务落在接待办主任张荣身上。市委书记梁湘对他说,我把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重担都交给你了,一定要完成这个重任啊。
::张荣急匆匆地赶到省委珠岛宾馆,凭借以前在中央保密局工作过的关系向杨尚昆表达了深圳方面的请求。但又等了两天,依然没有消息,深圳方面不断来电话催问,张荣的心情万分焦急。已是大年三十,邓小平的女儿邓楠看到迟迟不肯回去过年的张荣,便好心帮助他做了准备工作。
::小平散步回来,看见桌上摆着纸、笔,连墨都研好了,便问:“啥子事?”邓楠把张荣介绍给他:“这是深圳来的张荣同志。”邓小平笑笑说:“认识,认识。还没回去过年?”邓楠说:“你没给题词,人家哪有心思过年?”邓小平听后笑了笑说:“这么严重,还要等着过年?”于是,在沙发上坐下来,问道:“你们说,写什么好呢?”张荣赶忙递上几个准备好的字条,有“深圳特区好”、“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等。
::邓小平拿起字条念了一下,随手搁到一边,然后拿起笔,在砚中蘸上墨,几无思索就俯下身去,在纸上一字一字地写下: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今,人们在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后面看到的,就是这25个浓墨遒劲的大字。值得说明的是,细心的邓小平在落款时,没有落在广州下笔的时间,而是和“海上世界”同样:“一九八四年一月廿六日”,他视察结束离开深圳的日子。
::南巡归来,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是收而是放的指导思想。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改革开放掀起了一轮新的热潮……
::王潮梁作为中国第一位公开招聘的干部,在蛇口开发的初期,担当排头兵,敢为天下先,身体力行,先行先试,为工业区的各项事业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探索和试验。他自身也可称之为蛇口的“试验品”,他从事过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铁路的筹建,当过文化公司和旅游公司的老总,担任过十几家企业的董事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蛇口是改革的孵化器,我们就是一只只老母鸡。可以毫无愧色地讲,我们西工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过硬的,当年和我一起参加考试的,不乏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结果只录取了我一人;后来当老总,手下带了多少兵,我们西工大的绝不亚于其他名校的学生!母校严谨求实的学风,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扎实本领,是我们改革创业的保证”。



::(陈海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