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载山河无恙,80载精神永续。在这个承载历史记忆与民族荣光的特殊年份,西北工业大学档案馆于开学季迎来一份穿越烽火的“精神厚礼”。8月29日下午,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时期信件捐赠仪式在友谊校区党政办公楼223会议室举行。捐赠人李中东先生,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富利,艺术教育中心首席专家刘惠,档案馆馆长戚红梅,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仲昌,航空画家李海俊,以及党委宣传部、档案馆等单位有关同志参加仪式。

此次李先生向我校捐赠的两件藏品包括抗战时期原国立西北工学院在城固古路坝办学期间寄出国内平信(至山西五台县)1件、国际航空信函(至英国伦敦)1件,对学校保存历史记忆、推动校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捐赠仪式上,李中东先生结合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精神传承,分享了藏品背后的故事。

张富利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李中东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他表示,本次获赠的这两件珍贵史料,是国立西北工学院在抗战时期坚持教育救国的历史见证,是深入研究抗战时期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是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素材。学校将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讲好史料背后的故事,让广大青年学生能够直观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从先辈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让这份宝贵的记忆和精神血脉得以永续传承。

档案馆馆长戚红梅代表馆藏单位向李中东先生慷慨捐赠表示感谢。她表示,李先生捐赠的藏品不仅是对馆藏的重要补充,更为学校办学渊源、精神传承提供了鲜活佐证,档案馆将以严谨态度、专业标准,收藏好、利用好、宣传好两件藏品,将其纳入馆藏特色展陈体系,向师生、校友讲述好背后的故事。

第一件藏品为1941年8月24日古路坝寄山西五台县平信,贴8分孙中山像邮票,落款"陕西城固古路坝天主堂一号"。信封由航空机电系旧教材自制,剖开可见"发动机保管方法""机务人员职责"等内容,真实反映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工大前身)抗战办学的艰苦条件。古路坝天主堂作为当时办学旧址,见证了师生“以纸为帛,以书为囊”的坚守,信封上的字迹成为"艰苦朴素、严谨治学"西工大精神的源头见证。

第二件藏品为1941年9月25日寄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国际航空信,贴8分朱执信像邮票五枚、20分黄兴像邮票一枚及15分长城图航空票一枚。落款"辛一心 缄"揭示了一段青年学者传奇——时年28岁的辛一心是西北工学院最年轻教授之一,两年后任机械系主任。虽信文无存,但从收件方推测涉及船舶工程技术交流,展现了战火中"立足西部、对话世界"的学术雄心,印证了"学术报国、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两封跨越八十年的信笺将在档案馆永久珍藏,它们不再是沉默的纸页,而是会“说话”的历史教材——当青年学子凝视那封自制信封时,会懂得什么是“条件有限,创造无限”;当西工大人读到“辛一心”的落款时,会明白什么是“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西工大人正以这份“烽火遗产”为激励,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强国一代”的担当与荣光。

李中东先生,现任泛美教育集团(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副总裁,分管集团实训设备建设和飞机维修专业教学工作。李先生长期致力于收藏中国早期航空邮品和研究中国航空发展史,在收藏抗战相关邮品和战时高校西迁相关邮品方面成果丰富。
(文/屈艳 张娅 图/卢迪 审核/戚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