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大学档案馆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劳动印记・兰台传承”打造沉浸式劳动实践思政课堂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要求,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发挥档案育人功能,4月16日,档案馆组织开展了“劳动印记・兰台传承——档案劳动实践思政课”,将校史教育、劳动实践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历史传承、培养工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来自各学院的同学们积极报名参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是档案馆首次面向学生开展的劳动实践思政课,为确保活动的成功举办,档案馆成立了活动策划组,围绕“如何将档案与劳动教育、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多次召开研讨会,研究当下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学校档案资源优势,制定了涵盖知识科普、实践操作、参观学习三大板块的活动方案。从课件内容、工具准备到课堂互动设计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安排,力求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活动体验。

学思践悟:档案知识点燃劳动热情

知识科普环节,采用理论阐释与趣味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兰台”世界。馆员韩乔乔以《档案法》为切入点,悉数档案工作法律规范,追溯“兰台人”历史渊源,讲述学校档案馆发展脉络,并融入档案行业专业术语的趣味解析,立体呈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及文化价值。同学们在学习档案行业标准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档案工作的严谨规范,更通过了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档案作为历史记录载体,在留存时代记忆、传承文明薪火中的重要作用。

躬行实践:劳动课堂锤炼匠人担当

实践操作环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沉浸式参与档案整理实操训练。在馆员宋小颖、雷陈一、陈儒婷的专业指导下,同学们首先学习了档案装订的操作规范,从文件材料的平整压合、页码核对,到“三孔一线装订法”实践,每个步骤均需精准把控,切实体会档案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匠心。随后,围绕科技档案与教学档案两大核心门类,依次进行了文件分类、材料排序、目录核对等标准化操作,了解“收集-鉴别-整理-编目”的业务流程。同学们不仅通过亲手操作理解档案整理对逻辑分类、细节核查的高要求,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更在团队分工协作中体悟劳动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以档为鉴:红色基因浸润青春使命

参观学习环节,同学们深刻体悟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本质。馆员刘碧珊带领同学们走进档案馆文化长廊与特藏室。从“古路坝灯火”的抗战办学史到“华航西迁”的艰苦创业历程,从“总师型”人才培养成果到学校“三航”领域的多个“第一”,同学们在档案中触摸历史,感悟学校发展的艰辛历程和“总师型人才”的家国情怀。在档案库房,馆员王淼详细介绍了门禁系统、消防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和密集架等设施设备的功能与作用,指导学生体验档案上架排序等库房管理日常工作,感受档案库房管理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活动结束后,档案馆迅速进行复盘工作,围绕活动实施成效展开深入研讨,全面梳理活动亮点与不足,分析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和反馈,挖掘潜在优化方向。同时,为获取更客观全面的评价,档案馆面向全体参与学生发布调查问卷,聚焦活动内容满意度、教学形式认可度、改进建议等多个维度,系统性采集反馈数据,为后续活动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

此次活动是校史档案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的生动教材,是劳动成果服务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档案馆将结合研讨总结成果与学生反馈,持续深挖档案育人元素,优化课程设计,打造更多精品思政课堂,引导学生传承西工大精神,让档案育人的独特价值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文/韩乔乔 土红莉 图/冯瑶 审核/戚红梅)